八一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女频小说 >秘方 > 糠米与凶宅 她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家。 为此,她可以一直吃那硌牙磨胃的米糠,直到她的银子攒够为止。

糠米与凶宅 她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家。 为此,她可以一直吃那硌牙磨胃的米糠,直到她的银子攒够为止。(第1 / 3页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今日晌午过后的九皋城看起来有些热闹。

冬去春来,去旧迎新。家家户户都从蛰伏了一冬的窝里爬出来添备新粮,四条子街的丰年米行生意红火。

秦九叶隔街看了一会,挑了个人稍少些的时机,走进米行。

门口的几口米缸已卖空,几个伙计正抬着米袋重新添米。晶莹润白的米粒颗颗坠下,落在秦九叶的耳朵里堪比击玉之声。

“陈米有吗?米糠多些也行。”她顿了顿,又补充道,“喂鸡用的。”

米店伙计瞧她一眼,说话的嗓门又大又亮。

“客官,今年入春雨水大,新米都不好存,就别说陈了大半年的米了。这米可不是旁的东西,霉了吃下肚可是会死人的。咱家是正经米行,可不能做这种亏心事。”

伙计说得义正严词,仿佛先前往米里掺沙子的不是他家一般。

秦九叶很饿,没有力气拆台,背着手缓慢踱着步。

“我再看看,再看看。”

伙计片刻也不停留,转身就到别处忙活去了。

去年是个丰年,按理说米价应当不贵,但不知为什么,从半年前开始,这米价便一直居高不下。秦九叶听老唐提过,说是沣河下游的水匪作乱,许是又要打起仗来了。河运受阻,娄县的米粮不好运过来,整个九皋都没多少新米,很多店都私下拉了库里的陈米出来卖,价钱还抬着不放,只想着将来年的店面钱都赚出来。

想想老唐为人,虽然又抠门又窝囊,但店里从未卖过陈茶。就是茶不好,最多也就少收些钱,绝不会干那以次充好的勾当。

所以老唐和她一样穷得叮当响,四十好几的年纪也一直孤身一人。

或许再过二十年,她就是下一个老唐。

一会的功夫,门口摆着的几袋米又被一扫而光,伙计又补上几袋,秦九叶凑近前、小心捧起一把放在鼻子下闻了闻,一股清淡的甘甜气味直往鼻子里钻,令她有些出神地回味。

欸,就算不是刚下来的新米,这米同她吃得可不是一回事。果然居里的秕糠,便是只有些骨气的鸡都不愿吃一口的。

米店伙计眼尖得很,见她抓着米不松手,连忙凑了过来。

“客官要来些这米吗?价钱不贵,斗米不到三百钱。”

秦九叶一阵肉疼。

她熟知最近的米价,这伙计报的价钱在这条街上确实不算最贵的,可她何时吃过这么贵的米?别人嘴里的“不贵”和她这里的“不贵”,从来不是一个标准的。

“这是去年娥绿江以南的米,就剩这些了。客官是知道的,那边的米如今可不好吃上,若非运过来的时候受了点潮,不然可不是这个价钱……”

娥绿江以南,那就是雩县一带了。

九皋所在的龙枢郡属于焦州、紧邻郁州,两州之间被一条娥绿江分开,江北设为焦州娄县,江南则划进郁州雩县。而自郁州居巢一战后,曾经富饶多产的雩县也受了影响、变得荒凉,再少有船只从那里经过,米行中自然也少见那以莹润饱满著称的雩县米了。

如今市面上的雩县米十有九假,大都是用娄县米充的。

那伙计还在热情招呼着,秦九叶却已松开了手,掌心那一小抷圆润晶莹的米便一颗颗落回米袋中。

她拍拍手,朝对方笑了笑,也没多说什么,随后头也不回地出了米行。

丰年米行后街第二坊也有处米行。只是这米行没有名字,从外面也看不出丝毫米行的样子,城中很少有大户人家知道这里,只有那些拿不出银子的穷苦人家才对这里熟门熟路。

这里是九皋城的“地下米行”,专低价收各家米行受了潮、生了虫的米,再掺些糠皮杂黍、转手卖给鸡鸭贩子和穷人。

在这风光无限的九皋城里,穷人有时吃得连鸡鸭都不如。

秦九叶掀开那挂了一个冬天的破棉絮帘子,望向昏暗仓库里打瞌睡的中年男子。

“陈叔,天还没黑呢,怎么就瞌睡了?”

胡茬长满脸的米贩子老陈惊醒,打了个寒战后望向门口,见来人是秦九叶,又缩了回去。

“快把帘子放下来,冷得很。”

秦九叶放下帘子,掏出那捂了一路的小小碎银,小心放在麻袋上,又从身后掏出一包包好的药放在一旁。

“大嫂胀气的毛病可好些了?她上次来开过这药,我估摸着用的差不多了,又给她带了一副。”

老陈终于翻了个身,勉强露出个正脸来。

“你这是什么意思?我可不是那贪便宜的人。”

秦九叶笑了笑。

“什么便宜不便宜的,没多少钱的东西,就当答谢陈叔的关照了。这银子是足两的,连着还上先前的米钱,然后这次还想再收些,劳烦陈叔帮帮忙。”

老陈又盯着她瞧了一会,半晌才慢吞吞拿过那包药材,又将银子拿在手里掂了掂。

“你也算有心了。桥东那几户好几次差人来要,我都没给呢。”他说着说着打了个酒嗝,拍了拍身后草垛下的大布袋子,“喏,给你留着呢。”

秦九叶连忙上前拎起那袋掺着米糠的陈米,小心扎紧口、牢牢绑在身后。

“多谢多谢。”

太阳西斜,带着最后一丝余热,在街上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