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小说 >汉武帝:皇权的逻辑 > 第五章 帝国死亡笔记

第五章 帝国死亡笔记(第1 / 14页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奇人入京师

汉武帝其人,对于匈奴的态度,是很矛盾的。

21岁那年,盘踞于后宫长达四十年之久的窦太后死去,政归武帝,从此汉武帝可以自行其是,制订国策不再先行禀报后宫。这一年,他针对匈奴人的一条策令是:和亲!

真的不想打呀,兵凶战危。汉国对匈奴一无所知,只知道人家不好招惹。轻言战事,如果捅出来大娄子,这责任谁承担得起?

但几天之后,汉武帝又改了主意,决定撩拨撩拨匈奴人,找点乐子。

史家困惑于汉武帝心思变幻莫名,实际上,在这从和亲到战争的国策改变中,始终贯穿着汉武帝不变的个性——轻佻、阴毒,始终坚持不懈地打击他最大的政敌。

窦太后在世时,以其为中心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公主利益集团,这是武帝继位以来所面临的最强大势力。可以说,在这个强横势力面前,汉武帝只有老实挨打的份儿,根本无还手之余力。

等到窦太后老死,这伙乌合之众顿时作鸟兽散,不再对汉武帝构成丝毫威胁。新一任政敌“哇呜”一声跳将出来,于是有位大思想家倒了血霉,一名孤零零的女子被迫远赴他乡。

这名倒了血霉的思想家是谁?那女子又缘何远走他乡?

此事说来繁复。如前所述,当汉武帝21岁那年,阴历四月二十一,皇宫发生火灾,汉武帝素服谢天。隔了一个月零五天,61岁的太皇太后溘然而逝。

窦太后死了,汉武帝兴奋得一跳老高,这时候忽有人从外而来,偷来文章一篇,引发宫案无数。

这个从外而来的人,名叫主父偃。

狠毒的报复

主父偃这个人,日后将在朝廷上掀起滔天巨浪,但他却系一介萍飘无依的草根出身,自幼家贫,苦读苦学。学得差不多了,他就背着铺盖卷出发了,去山东一带游历,寻找赏识自己的知音。但知音没找到,所有他拜访过的学者文人,不解何故,齐齐地对主父偃竖起中指,鄙视他。

不太清楚大家为何一起鄙视主父偃,但这事让主父偃非常的恼火,于是他决定报复。

可所有人都鄙视他,从哪一个报复起呢?

要不,咱们找个名头最大的,小规模地报复一下?主父偃心想。

说到名头大,谁的名头也大不过董仲舒。夫董仲舒者,天下智囊也。此人少年读书,读到了疯傻,他家里有个花园,却从来没有进去过。他出门骑马,分不清马的公母。他的心思全在书本上,未及30岁就已经学有所成,声名大振,于是开班讲学。

董仲舒讲课,极具神秘主义之情调。上课时,他命人拉起一张帘子,他坐在帘子后面,学生们只闻其声,不见其人。听得学生们五迷三道,昏头涨脑。讲学多年,他堪称桃李满天下,门人弟子无数。

董仲舒39岁那年,汉武帝刚刚登基,为寻找与后宫窦太后之黄老之术相抗衡的思想大杀器,董仲舒被举贤良方正入京师,与汉武帝有过一番长谈。董仲舒提出了他的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之言,让汉武帝欣喜非常。

当时,汉武帝将董仲舒许多弟子统统提拔,最受重用的,是一个叫吕步舒的,他被汉武帝视为心腹,留在身边,替自己出谋划策。

至于大学者董仲舒,汉武帝对他寄予厚望,以其为景帝时代袁盎的替身,去吴地江都王刘非处,充当间谍耳目,负责监视刘非,防止刘非也像景帝时代的吴王刘濞一样,突然起兵造反。

汉武帝忌惮比他大12岁的哥哥刘非,这事儿谁也没看出来,但主父偃却一眼就看穿了。

主父偃能够看穿汉武帝的心思,应该是他复盘了武帝时代的政治格局,发现这盘棋与汉景帝时代一般无二。既然汉景帝时代,对吴王刘濞忌惮已极,现在汉武帝时代,必然也是同样疑忌江都王刘非。

于是主父偃就取道江都,一路上风餐露宿,终于抵达吴地,先来拜访董仲舒。

董仲舒以其为游学之人,怜其一路艰辛,就见了主父偃,与之座谈。谈过之后,主父偃恭敬地告辞,董仲舒就拿起书本,去江都王处上班。

等董仲舒一走,主父偃立即从树丛后跳出来,潜入董仲舒的书房,开始搜查起来。

他翻找的,是董仲舒写的文章。找来篇打开,嗯,这篇写的是猫猫狗狗,没什么政治隐喻,不够分量。

再找,嗯,这一篇写的是哼哼唧唧,更不值一提。咦,这一篇……

主父偃打开一篇,发现是个类似于奏疏的文体,主旨是论述皇宫所发生的火灾。文章中,董仲舒瞎分析称,这个皇宫火灾的原因呢,嗯,是上天发怒了。那么上天为什么发怒呢?肯定是因为人世间的皇帝冤杀了好大臣,所以上天震怒,降下灾祸。当时主父偃大喜:这篇文章好,等我给皇帝送去,董仲舒你死定了!

于是主父偃就盗走了董仲舒的白痴文章,披星戴月,栉风沐雨,赶赴京师长安,又不知走了什么门路,居然被他见到汉武帝,把盗来的文章献上。

汉武帝打开文章一看,差点没活活气死。好你个董仲舒,你这不明摆着胡说八道吗?说什么皇宫失火,是因为朕冤杀了好大臣。朕自打登基以来,连放个屁都要向窦太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