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小说 >中国经济缺什么·高层智囊大解局 > 第五章 金融创新:别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

第五章 金融创新:别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(第1 / 8页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金融阴谋论在中国为何流行——陈志武

金融阴谋论在中国为何流行?据我所知,您的《金融的逻辑》,主要是根据当前中国热点问题,基于金融学逻辑,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经济所作的冷峻思考,得以在金融危机拐点乍现的背景下出版的。

陈志武:是的。有本给公众产生了诸多误导,不少朋友都一直考虑如何理性回击。因为它本身就是“歪门邪道”,就像看金庸的小说一样不能太当真。其实,作者对现代金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,对金融交易和金融市场对于社会的贡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,理解都非常欠缺。我觉得,他给中国开出的药方是不得要领的。针对于此,《金融的逻辑》更多从正统、正道的角度来理解金融,包括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、怎么才能经营得好;而不是那种从上往下看,讲一些金融大家和金融财团的历史,内容充斥着剥削和阴谋的论调……那样导向不好,不能给后人一个学习的机会,也会对领导层的决策产生误导。几个月前,大家一谈起美国的金融,还都想到的是“危机”,实际上危机在3月份已经探底。两个月前,实体经济已经明显复苏,估计美国经济三季度会有2%的增长,这使得人们对美国金融负面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,回归理性的认识。

在这种背景下,《金融的逻辑》出版,也能够让公众从更理性更具有建设性的角度来看待金融。其实我本人也没有想到,出版的时候会遇到这个转折点。不过话说回来,关于金融的阴谋论,在中国为什么能够这样流行,是因为中国社会总体上还存在着比较相信迷信的风气。那种阴谋论,与其说是科学的理论视角,还不如说是一种迷信。像所宣称的,一小撮金融巨头掌握了众多的金融资源,具备了巨大的金融实力之后,可以产生巨大的控制能力,由此剥削了社会,控制了政治,引发了战争。这些听起来貌似很过瘾,但是,没有讲清楚的是,这些人背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?就像我们当年教科书的逻辑:西方的跨国集团总是在掠夺、剥削,如此定调之后,却没有给中国社会以及学界一个机会反问——为什么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会经营得很好?因为,跨国公司面临的政治、文化、制度环境,包括人种环境,这些因素都是非常不利的经营因素。这些公司到了国外之后,是怎样克服方方面面挑战的?包括他们的人身安全、财产安全和礼仪安全,他们有些什么技巧和方法去开拓市场?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。

以前,没有从另外的角度来问这些问题,所以没有给知识界学习的机会,以至于中国的公司今天要走出去的时候,回过头来看一看,原来的教科书和教育里面,没有可以给中国的公司提供什么帮助的。没有让海尔这些公司走出去的时候,吸取西方跨国公司的经验,减少交学费和少走弯路的机会。原因就是以前的西方式掠夺、帝国主义阴谋论的宣传教育所致。归根结底,是没有给人们问为什么的机会,也就是英文讲的“why”和“how”。连提问的机会都没有,就没办法去学习,更无法挖掘背后的知识和道理。

一书中,“揭秘”了美联储为“私有的中央银行”。以金融的逻辑来讲,这个问题该怎么看?

陈志武:这是作者搜集的原始资料里面,很大的一个误导人的地方。他本人一直强调一个基本前提,就是货币的发行权必须掌握在政府和公权力的手里。根据这个假定,他看待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,不是以历史演变为背景,而是以现在的政治格局作为一个价值尺码看问题,这是非常误导人的地方。实际上,在人类历史上,货币发行权掌握在政府手里,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。

举个例子,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存在好几种货币,30年代更是种类繁多,中央和地方都在发行自己的货币。往上追溯至晚清和民国初期,山东省各个县都有自己的货币,而且银钱和铜钱彼此不同。有美国学者研究,当时货币之间的差价悬殊甚大,烟台等沿海地区的3000钱才换一两银子,内陆的县可能是1500或2000钱换一两银子,差距悬殊却同样可以维系下来。同时,内陆的铜钱和铁钱相对受欢迎,而沿海的银钱更贵,原因是跨地区的贸易,往往以银子做货币兑换;而内陆的县更多的是农贸市场交易,更受欢迎的是碎钱。中国古代的当铺、钱庄、票号等民间金融市场一直比较兴盛,甚至很繁荣。尤其是到20世纪中期,各个省都有自己的纸币和金属币,银钱和铜钱的成色不同,比价差别也很大。因此,历史上除了官钱之外,私钱历来就有。西方国家也存在同样的状况。这其实和民主宪政有关系,当公权力受到社会制约太强的时候,有私钱做银行,做货币发行,可以使中央集权受到老百姓的制约,不会把金融的财富全部集中到政府的手里、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公害。如果单独存在官钱,朝廷转移民脂民膏的能力达到极致,后果就难以想象。

所以,“阴谋论者”抨击美联储是私人银行的股东做起来的背景,一点都不奇怪,因为人类所有的金融发展史皆是如此。再者,对于私人银行掌握货币发行权,人们不必看得那么可怕,就像今天的香港,尽管货币发行权掌握在汇丰、渣打、中国银行的手里,并不是由政府公权力控制,但它的金融秩序、社会秩序照样运转良好。所以,私有银行控制货币发行并不意味着其会滥用,因为有市场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